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,物探中心職工以第一作者發表科技論文319篇,其中在核心以上期刊發表論文161篇,SCI、EI收錄期刊論文45篇。
物探中心2010年以來發表核心以上論文
序號
|
論文名稱
|
期刊類型
|
期刊名稱
|
年,劵(期)
|
主要作者
|
1
|
賀蘭山和銀川盆地的巖石圈結構和斷裂特征——深地震反射剖面結果
|
SCI
|
中國科學:地球科學
|
2017,47(2)
|
劉保金、酆少英、姬計法等
|
2
|
巴顏喀拉塊體地殼結構多樣性探測
|
SCI
|
地球物理學報
|
2017,60(6)
|
嘉世旭、林吉焱、郭文斌等
|
3
|
遠震P波層析成像研究阿爾金斷裂帶東端及其鄰區深部結構
|
SCI
|
地球物理學報
|
2017,60(6)
|
鄒長橋、賀日政、段永紅等
|
4
|
利用爆破地震揭示華北克拉通基底的高分辨速度結構——大豐—包頭折射剖面的探測結果
|
SCI
|
地球物理學報
|
2017,60(7)
|
趙金仁、劉保金、段永紅等
|
5
|
南汀河西支斷裂深淺構造特征——來自深地震反射剖面的證據
|
SCI
|
地球物理學報
|
2017,60(10)
|
酆少英、劉保金、鄧小娟等
|
6
|
利用小震震源機制解研究太行山斷裂帶東南緣地區構造應力場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7,37(3)
|
莘海亮、劉明軍、康敏等
|
7
|
內蒙古阿拉善高放廢物地質處置預選場址近地表花崗巖體地震成像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7,37(3)
|
李穩、侯黎華、郭文峰等
|
8
|
太康M_S4_6級地震與重力場演化特征探討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7,37(3)
|
李真、秦建增、賈宇鵬等
|
9
|
廣義S變換在地震數據處理中的應用與展望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7,37(3)
|
魏學強、秦晶晶、萬森林等
|
10
|
華南大陸東部贛閩地區地殼厚度與泊松比研究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7,37(3)
|
趙延娜、段永紅、魏運浩等
|
11
|
利用布格重力資料研究華北裂陷盆地地殼結構特征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7,37(3)
|
徐志萍、方盛明、李德慶等
|
12
|
利用反射地震資料中的面波研究剖面淺部結構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7,37(3)
|
鄧小娟、酆少英、左瑩等
|
13
|
CG-5重力儀一次項格值系數對寧夏重力場變化的影響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7,37(3)
|
馮建林、檀玉娟、秦建增等
|
14
|
深地震測深揭示的濟陽坳陷地殼結構特征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7,37(3)
|
宋向輝、王帥軍、馬策軍等
|
15
|
運城M_S4_4地震前山西中南部重力場變化特征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7,37(4)
|
馮建林、檀玉娟、秦建增等等
|
16
|
二維速度結構走時反演RAYINVR算法試驗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7,37(9)
|
劉漢奇、王夫運、劉志
|
17
|
太康M_S4_7地震目標區淺層結構探測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7,37(10)
|
譚雅麗、王志爍、楊卓欣等
|
18
|
利用S_H橫波反射資料中的勒夫面波反演淺部橫波速度結構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7,37(11)
|
鄧小娟、酆少英、左瑩等
|
19
|
太行山南麓鳳凰嶺斷裂的構造特征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7,37(SUPP)
|
戴驁鵬、劉明軍、莘海亮
|
20
|
對比分析平遙ML4.1、運城ML4.9地震重力場變化特征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7,37(SUPP)
|
賈宇鵬
|
21
|
寧夏流動重力測網中強地震響應特征研究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7,37(SUPP)
|
檀玉娟
|
22
|
大地電磁二維反演方法分析對比
|
CSCD
|
地球物理學進展
|
2017,32(2)
|
康敏、胡祥云、康健等
|
23
|
利用人工地震測深剖面研究銀川盆地及兩側區域的S波速度結構
|
CSCD
|
地球物理學進展
|
2017,32(5)
|
王帥軍、劉保金、嘉世旭等
|
24
|
華北地區深地震測深成果庫建設及應用
|
CSCD
|
地球物理學進展
|
2017,32(5)
|
林吉焱、段永紅
|
25
|
銀川盆地巖石圈結構_長觀測距寬角反射與折射剖面結果
|
CSCD
|
地震學報
|
2017,39(5)
|
林吉焱、劉保金、張先康等
|
26
|
宜川_泰安重力剖面布格重力異常及歸一化總梯度的構造意義
|
CSCD
|
地震學報
|
2017,39(2)
|
羅翔飛、方盛明、秦建增等
|
27
|
基于稀疏約束反演譜分解的縫洞儲層疊后數據去噪應用效果分析
|
CSCD
|
石油物探
|
2017,56(5)
|
李倩、狄幫讓、魏新建
|
28
|
利用爆炸震源資料獲得三分量旋轉地震動_賴曉玲
|
CSCD
|
地球科學
|
2017,42(4)
|
賴曉玲、孫譯
|
29
|
太行山斷裂帶東南緣地殼三維P波速度結構成像
|
CSCD
|
地震工程學報
|
2017,39(1)
|
莘海亮、劉明軍、張元生等
|
30
|
黎城盆地北緣黎城斷裂的地球物理特征及活動性分析
|
CSCD
|
地震工程學報
|
2017,39(3)
|
徐順強、徐志萍、李德慶等
|
31
|
寧夏地區重力場變化與2012年永寧MS4.6地震
|
CSCD
|
地震工程學報
|
2017,39(SUPP)
|
謝汝一、秦建增、李洋洋等
|
32
|
山西運城4_9級地震前后重力場變化特征分析
|
CSCD
|
地震工程學報
|
2017,39(SUPP)
|
羅翔飛、李真、李德慶等
|
33
|
城市淺層地震勘探過障礙變觀設計
|
CSCD
|
震災防御技術
|
2017,12(1)
|
何銀娟、姬計法、酆少英等
|
34
|
典型場地地震波輸入界面的選取
|
CSCD
|
自然災害學報
|
2017,26(1)
|
王沖、齊文浩、劉巧霞等
|
35
|
PDS型地震儀拾振器幅頻特性測試
|
核心
|
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
|
2017,38(1)
|
李從慶、徐以福、袁秦喜等
|
36
|
基于CAN總線的地熱井溫度探測與評估系統
|
核心
|
現代電子技術
|
2017,40(11)
|
邱賀
|
37
|
Deep crustal deformation of the Longmen Shan,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,from seismic reflection and Finite Element modeling
|
SCI
|
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
|
2016,121(2)
|
酆少英、張培震、劉保金等
|
38
|
Source locations of teleseismic P, SV, and SH waves observed in microseisms recorded by a large aperture seismic array in China
|
SCI
|
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
|
2016,(449)
|
劉巧霞、Keith D Koper、Relu Burlacu等
|
39
|
華北克拉通中東部地殼三維速度結構模型(HBCrust1.0)
|
SCI
|
中國科學:地球科學
|
2016,46(6)
|
段永紅、王夫運、張先康等
|
40
|
基于稀疏分布特征的井下微地震信號識別與提取方法
|
SCI
|
地球物理學報
|
2016,59(10)
|
李穩、劉伊克、劉保金
|
41
|
青藏高原東北緣基底結構研究——瑪多-共和-雅布賴剖面上地殼地震折射探測
|
SCI
|
地球物理學報
|
2016,59(10)
|
郭文斌、嘉世旭、段永紅等
|
42
|
太行山南端盤古寺-新鄉斷裂的構造特征
|
EI
|
地震地質
|
2016,38(1)
|
秦晶晶、趙成斌、劉明軍等
|
43
|
土層剪切波速與埋深關系統計分析和應用
|
EI
|
地震地質
|
2016,38(4)
|
賀為民、劉明軍、楊杰
|
44
|
宜川-秦安剖面重力異常與構造意義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6,36(4)
|
羅翔飛、秦建增、方盛明等
|
45
|
城市隱伏活斷層探測中采集參數的研究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6,36(7)
|
秦晶晶、酆少英、左瑩等
|
46
|
從青藏高原航磁資料分析尼泊爾8.1級地震構造背景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6,36(2)
|
賴曉玲、孫譯
|
47
|
高速巖體反射地震探測中的數據采集與處理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6,36(12)
|
李穩、郭雯雯、侯黎華等
|
48
|
山西地區地殼S波速度結構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6,36(10)
|
周銘、徐朝繁、耿偉等
|
49
|
海原構造區及其周緣上部地殼結構研究
|
CSCD
|
地震學報
|
2016,38(2)
|
林吉焱、段永紅
|
50
|
土的動剪切模量、阻尼比和泊松比研究進展
|
CSCD
|
地震工程學報
|
2016,38(2)
|
賀為民、李德慶、楊杰等
|
51
|
土層結構對油氣管線工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劃圖的影響研究
|
CSCD
|
地震工程學報
|
2016,38(2)
|
孫譯、石玉成、盧育霞等
|
52
|
淺層地震過障礙變觀設計軟件的研制及應用
|
CSCD
|
地震工程學報
|
2016,38(3)
|
何銀娟
|
53
|
地震工程地質條件勘測中鉆探相關工作探討
|
CSCD
|
地震工程學報
|
2016,32(4)
|
賀為民
|
54
|
冀魯豫交界地區重力場變化與區內小震關系探討
|
CSCD
|
地震工程學報
|
2016,38(4)
|
謝汝一、劉越、秦建增等
|
55
|
含軟弱夾層土深厚場地輸入界面的確定
|
CSCD
|
世界地震工程
|
2016,
|
王沖、齊文浩、劉明軍等
|
56
|
典型場地的地震動參數特性和設計反應譜
|
CSCD
|
世界地震工程
|
2016,
|
王沖、 賀為民、 齊文浩等
|
57
|
豫東平原淺部土層波速及泊松比初步研究
|
CSCD
|
世界地震工程
|
2016,
|
賀為民、楊杰、杜燕林等
|
58
|
利用地震成像技術研究我國首個國際認可的隕石坑
|
CSCD
|
地球物理學進展
|
2016,31(68)
|
樊計昌、劉明軍、韓艷杰等
|
59
|
大慶長垣西緣斷裂淺部構造特征
|
CSCD
|
震災防御技術
|
2016,11(2)
|
鄧小娟、趙斌、石金虎等
|
60
|
廣義S變換地震信號時頻分析
|
CSCD
|
震災防御技術
|
2016,11(4)
|
魏學強、袁洪克、秦晶晶等
|
61
|
甘肅陽山金曠帶安壩礦段地質特征
|
CSCD
|
地質與勘探
|
2016,
|
陶宏、吳昊、王厚根、陳勝男等
|
62
|
馬鞍山_銅陵_安慶長江沿線上地殼速度結構成像
|
核心
|
中國地震
|
2016,
|
田曉峰、王夫運、劉寶峰等
|
63
|
2000_2004年山西重力場變化及小波多尺度分解
|
核心
|
中國地震
|
2016,32(2)
|
馮建林、韋進、檀玉娟等
|
64
|
基于Petri網的電力系統監控數據多點校核方法
|
核心
|
計算機測量與控制
|
2016,24(4)
|
張丹、佘維
|
65
|
Variation of gravity before the Alxa Zuoqi M5.8 earthquake
|
核心
|
Geodesy and Geodynamics
|
2016,7(4)
|
馮建林、檀玉娟、秦建增等
|
66
|
華北構造區巖石圈二維P波速度結構特征:來自鹽城-包頭深地震測深剖面的約束
|
SCI
|
中國科學:地球科學
|
2015,45(8)
|
段永紅、劉保金、 趙金仁等
|
67
|
南北地震帶滇西南地區地殼速度結構與構造研究:勐海-耿馬-瀘水深地震探測剖面結果
|
SCI
|
中國科學:地球科學
|
2015,45(12)
|
王帥軍、劉保金、 張建獅等
|
68
|
深反射剖面揭示的蘆山7.0級地震發震構造
|
SCI
|
地球物理學報
|
2015,48(9)
|
王夫運、趙成彬、 酆少英等
|
69
|
郯廬斷裂帶中南段的巖石圈精細結構
|
SCI
|
地球物理學報
|
2015,58(5)
|
劉保金、酆少英、姬計法等
|
70
|
華北克拉通東部地殼與地幔蓋層結構——長觀測距深地震測深剖面結果
|
SCI
|
地球物理學報
|
2015,58(4)
|
劉志、王夫運、張先康等
|
71
|
膠東半島地殼速度結構及其構造意義
|
SCI
|
地球物理學報
|
2015,58(9)
|
潘素珍、王夫運、鄭彥鵬等
|
72
|
滇南及鄰近地區基地結構—鎮康—瀘西深地震測深剖面結果
|
SCI
|
地球物理學報
|
2015,58(11)
|
潘素珍、王夫運、段永紅等
|
73
|
利用寬角反射/折射地震剖面揭示蘆山M_S7.0地震震區深部孕震環境
|
SCI
|
地球物理學報
|
2015,58(9)
|
王帥軍、王夫運、張建獅等
|
74
|
呼和浩特—包頭盆地巖石圈細結構的深地震反射探測
|
SCI
|
地球物理學報
|
2015,58(4)
|
酆少英、劉保金、姬計法等
|
75
|
3維反射地震方法在活斷層探測中的應用試驗——以蘆花臺斷層為例
|
EI
|
地震地質
|
2015,37(2)
|
酆少英、劉保金、 趙成彬等
|
76
|
改進的矢量分解壓噪方法
|
EI
|
石油地球物理勘探
|
2015,50(2)
|
何銀娟、李穩、劉保金等
|
77
|
岫巖隕石撞擊坑的速度結構和抗震性能分析
|
CSCD
|
震災防御技術
|
2015,10(4)
|
趙成斌、劉明軍、楊宇東等
|
78
|
微動臺陣法探測地下結構的實驗研究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5,35(1)
|
魏運浩、李井岡、 姚運生
|
79
|
利用布格重力資料研究太行山東南緣斷裂構造特征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5,35(6)
|
徐志萍、姜磊、楊利普等
|
80
|
Ronge-Kutta法在計算復雜構造區域地震波旅行時中的應用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5,35(5)
|
鄒長橋、段永紅、唐秋惠等
|
81
|
重力-地震聯合反演的改進及在遂寧-阿壩剖面的應用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5,35(5)
|
郭文斌、嘉世旭、林吉焱等
|
82
|
輸入界面對反應譜平臺值的影響
|
CSCD
|
世界地震工程
|
2015,31(2)
|
王沖、劉明軍、 齊文浩等
|
83
|
輸入界面對反應譜特征周期的影響
|
CSCD
|
世界地震工程
|
2015,31(3)
|
王沖、賀為民、 齊文浩等
|
84
|
密集臺網微震定位技術在礦山開采動態監測中的應用研究
|
CSCD
|
地震工程學報
|
2015,37(1)
|
徐順強、劉巧霞、李怡青等
|
85
|
2013年肅南—門源交界M_S5.1地震重新定位、震源機制及發震構造研究
|
CSCD
|
地震工程學報
|
2015,37(4)
|
姚家駿
|
86
|
華北中部地區重力場時空動態演化特征
|
CSCD
|
地震工程學報
|
2015,37(3)
|
羅翔飛、秦建增、 李真等
|
87
|
臨汾強震區地殼結構及發震背景研究
|
CSCD
|
地震學報
|
2015,37(6)
|
李勇江、方盛明、秦建增等
|
88
|
江西九江—福建寧化接收函數剖面研究
|
CSCD
|
地震學報
|
2015,37(5)
|
趙延娜、段永紅、鄒長橋等
|
89
|
2014年山西平遙M_S4.1地震前后重力場變化特征分析
|
CSCD
|
地震研究
|
2015,38(3)
|
賈宇鵬、秦建增、李真等
|
90
|
用于感應式磁傳感器低噪聲前置放大器的研制
|
CSCD
|
儀表技術與傳感器
|
2015(1)
|
邱賀、段永紅
|
91
|
Crustal cture and tectonic study of North China Craton from a long deep seismic sounding profile
|
SCI
|
Tectonophysics
|
2014,627(4)
|
嘉世旭、王夫運*、田曉峰等
|
92
|
龍門山中段及兩側地殼結構與汶川地震構造
|
SCI
|
中國科學:地球科學
|
2014,44(3)
|
嘉世旭、劉保金、徐朝繁
|
93
|
Crust Structure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from Long-Range Seismic Wide-Angle-Reflection/Refraction data
|
SCI
|
Tectonophysics
|
2014,634(11)
|
田曉峰、Colin A.zelt、王夫運等
|
94
|
The P-wav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lithosphere of the North China Carton --Results from the Wendeng-Alxa Left Banner deep seismic sounding profile
|
SCI
|
Science China:Earth Sciences
|
2014,57(9)
|
王帥軍、王夫運、張建獅
|
95
|
玉溪-臨滄剖面寬角地震探測
---紅河斷裂帶及滇南地殼結構研究 |
SCI
|
地球物理學報
|
2014,57(10)
|
王夫運、潘素珍、鄧曉果
|
96
|
基于中紅外痕量甲烷檢測的地震預警儀
|
SCI
|
光譜學與光譜分析
|
2014,34(6)
|
邱賀、劉明軍、田曉峰
|
97
|
玉樹震區及鄰近地區殼幔速度結構特征
|
EI
|
地震地質
|
2014,36(2)
|
張建獅、王夫運、劉寶峰
|
98
|
蘆山Ms7.0地震箭桿林地地表破裂帶研究
|
CSCD
|
地震學報
|
2014,36(1)
|
劉明軍、王夫運、嘉世旭等
|
99
|
蘆山Ms7.0地震震前GRACE衛星時變重力場特征研究
|
CSCD
|
地震學報
|
2014,36(1)
|
姜磊、李德慶、徐志萍等
|
100
|
起伏地表地震資料成像方法分析
|
CSCD
|
地球物理學進展
|
2014,29(1)
|
秦晶晶、譚亞麗、左瑩
|
101
|
新鄉及鄰區三維地殼速度結構
|
CSCD
|
地球物理學進展
|
2014,29(4)
|
莘海亮、劉明軍、戴傲鵬
|
102
|
郯廬斷裂帶中段東西兩側地殼結構差異及構造意義研究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4,34(10)
|
林吉焱、嘉世旭、段永紅等
|
103
|
滑坡體高密度電阻率正反演模擬及其在工程搶險中的應用
|
CSCD
|
物探化探計算技術
|
2014,36(5)
|
徐順強、李德慶、楊利普
|
104
|
山西原平4.2級地震前的重力場異常特征
|
CSCD
|
地震工程學報
|
2014,36(3)
|
謝汝一、秦建增,馮建林
|
105
|
斷層圍陷波觀測和應用
|
CSCD
|
震災防御技術
|
2014,9(Suppl)
|
孫譯、賴曉玲
|
106
|
重磁異常信號的非高斯性探討
|
核心
|
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
|
2014,(3)
|
徐志萍、姜磊、李德慶
|
107
|
PBS 型地震儀 CF 卡 FAT32文件系統原理與實現
|
核心
|
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
|
李叢慶、孫鴻
|
|
108
|
新豐江庫區上地殼三維細結構層析成像
|
SCI
|
地球物理學報
|
2013,56(4)
|
楊卓欣、劉寶峰、張先康
|
109
|
北京南部地殼精細結構深地震反射探測研究
|
SCI
|
地球物理學報
|
2013,56(4)
|
趙成彬、劉保金、姬繼法等
|
110
|
渤海灣西南緣及其鄰近地區地殼結構特征
|
EI
|
地震地質
|
2013,35(2)
|
王帥軍、王夫運、張建獅等
|
111
|
鄭州市軌道交通2號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
|
CSCD
|
災害學
|
2013,28(2)
|
賀為民
|
112
|
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分級因素的探討
|
CSCD
|
災害學
|
2013,28(3)
|
賀為民
|
113
|
利用密集臨時地震臺網資料研究唐山地震區三維速度結構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3,33(3)
|
賴曉玲、孫譯
|
114
|
絕對重力控制下的山西地震帶2009-2012重力場動態變化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3,33(Suppl)
|
馮建林、秦建增、檀玉娟等
|
115
|
蘆花臺斷裂的三維結構特征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3,33(6)
|
趙成彬、劉保金、酆少英等
|
116
|
豫西高速公路滑坡成因分析
|
CSCD
|
自然災害學報
|
2013,22(3)
|
賀為民、楊杰
|
117
|
中波水電站水庫誘發地震預測研究
|
CSCD
|
自然災害學報
|
2013,22(5)
|
賀為民、楊杰
|
118
|
山西地震重力監測網起算基準擾動分析
|
CSCD
|
地震
|
2013,33(3)
|
李真、秦建增、陳石
|
119
|
甘肅陽山金礦區黃鐵礦的賦存狀態與分布特征
|
CSCD
|
地質找礦論叢
|
2013,28(1)
|
陶宏、吳昊、王根厚等
|
120
|
Fault zone trapped waves at longmenshan fault belt
|
核心
|
Geodesy and geodynamics
|
2013,4(3)
|
孫譯、賴曉玲
|
121
|
基于廣義S變換的沉積旋回分析方法研究
|
核心
|
西安石油大學學報
|
2013,28(4)
|
魏學強、李峰輝、楊超
|
122
|
填海地基電阻率成像正反演模擬及在工程中的應用
|
核心
|
工程勘察
|
2013,(2)
|
徐順強、孫印、李建朝等
|
123
|
Calculation of Ground Rotational Motions Using Seismic Array Data
|
SCI
|
journal of earth science
|
2012,23(2)
|
李松林、賴曉玲、孫譯等
|
124
|
應用三分量淺層地震反射方法探測隱伏活動斷裂
|
SCI
|
地球物理學報
|
2012,55(8)
|
劉保金、趙成彬、酆少英等
|
125
|
太行山東緣湯陰地塹地殼結構和活動斷裂探測
|
SCI
|
地球物理學報
|
2012,55(10)
|
劉保金、何宏達、石金虎等
|
126
|
玉樹MS7.1級地震部分余震重新定位及發震構造分析
|
SCI
|
地球物理學報
|
2012,55(1)
|
劉巧霞、楊卓欣、辛海亮
|
127
|
提高地震數據繪圖效率方法研究
|
CSCD
|
物探化探計算技術
|
2012,34(2)
|
馮生強、趙增慶、楊健等
|
128
|
玉樹7.1級地震余震重新定位及其時空分布特征研究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2,32(4)
|
劉巧霞、楊卓欣、段永紅
|
129
|
重力重復測量資料預處理的可視化研究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2,32(Suppl)
|
杜燕林
|
130
|
豫北及鄰區中小地震震源機制解及應力場反演
|
CSCD
|
地震研究
|
2012,35(2)
|
莘海亮、方勝明、樊計昌等
|
131
|
Investigation of plateau basin crustal structures and thickening mechanisms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
|
CSCD
|
Earthquake science
|
2012,(25)
|
嘉世旭、徐朝繁、劉志等
|
132
|
多網重力數據聯合平差和系統誤差改正
|
CSCD
|
地震
|
2012,32(2)
|
李真
|
133
|
天津-北京高分辨率地震折射剖面初至波走時成像
|
CSCD
|
地震工程學報
|
2012,34(4)
|
賈宇鵬、王夫運、田曉峰等
|
134
|
2010年玉樹MS7.1級震區上地殼三維P波速度層析成像
|
CSCD
|
地球物理學進展
|
2012,27(5)
|
辛海亮、楊卓欣、劉巧霞等
|
135
|
Large contrasts in crustal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between the Ordos plateau and the NE Tibetan plateau from receiver function analysis
|
SCI
|
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
|
2011,(303)
|
潘素珍、紐鳳林
|
136
|
由諸城-宜川人工地震剖面反演結果看太行山兩側巖石圈結構的差異
|
SCI
|
中國科學:地球科學
|
2011,41(5)
|
李松林、賴曉玲、劉寶峰等
|
137
|
三和-平谷8.0級地震區地殼結構和活動斷裂研究-利用單次覆蓋深反射和淺層地震剖面
|
SCI
|
地球物理學報
|
2011,54(5)
|
劉保金、張先康、陳顒等
|
138
|
岫巖隕石撞擊坑結構高精度地震探測研究
|
SCI
|
地球物理學報
|
2011,54(6)
|
趙成斌、劉明軍、樊計昌等
|
139
|
銀川地塹地殼擠壓應力場:深地震發射剖面
|
SCI
|
地球物理學報
|
2011,54(3)
|
酆少英、高銳、龍長興等
|
140
|
唐山地震區地殼結構和構造:深地震反射剖面結果
|
EI
|
地震地質
|
2011,33(4)
|
劉保金、趙成彬、酆少英等
|
141
|
活動斷裂探測的高分辨率地震數據采集技術
|
CSCD
|
震災防御技術
|
2011,6(1)
|
趙成彬、劉保金、姬計法等
|
142
|
新豐江庫區二維P波速度結構——英德-河源-陸河深地震測深剖面探測結果
|
CSCD
|
地球物理學進展
|
2011,26(6)
|
楊卓欣、劉寶峰
|
143
|
安陽及鄰區三維地殼速度結構研究
|
CSCD
|
地球物理學進展
|
2011,26(5)
|
莘海亮、方盛明、劉明軍
|
144
|
豫北及鄰區地震雙差法重新定位研究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1,3(6)
|
莘海亮、方盛明、李穩
|
145
|
基于UDEV和PDM機制的USB KEY認證實現
|
CSCD
|
計算機應用
|
2011,32(suppl)
|
邱勇、馮生強、黃迅
|
146
|
鄂爾多斯和塔里木地塊運動與中國大陸強震關系探討
|
CSCD
|
地震
|
2011,31(1)
|
劉明軍、樊計昌、韓艷杰等
|
147
|
華北地區的地殼低速層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1,31(5)
|
李松林、苗琪、王旭
|
148
|
人工地震折∕反射深部觀測數據的矢量化圖形輸出研究和應用
|
CSCD
|
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
|
2011,31(1)
|
楊健、方盛明、田長征等
|
149
|
三維Q值層析成像人機交互軟件 其在地震數據處理中的應用
|
CSCD
|
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
|
2011,28(4)
|
樊計昌、劉明軍、海燕
|
150
|
輸入界面對地表加速度峰值的影響
|
CSCD
|
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
|
2011,31(6)
|
王沖、劉明軍、王懷剛
|
151
|
川滇活動地塊東南邊界基底結構
|
CSCD
|
地震學報
|
2011,33(4)
|
楊卓新、王夫運、段永紅等
|
152
|
Fault-zone trapped wanes at muyu in Wenchuan earthquake region
|
核心
|
Geodesy and Geodynamics
|
2011,2(2)
|
賴曉玲、孫譯
|
153
|
基于ARM和FPGA的便攜人工地震數據采集系統設計
|
核心
|
電子技術應用
|
2011,37(1)
|
李從慶、王夫運、薛兵
|
154
|
Deep seismic sounding data reveal the crustal structures beneath Zoige basin and its surrounding folded orogenic belts
|
SCI
|
中國科學:地球科學
|
2010,53(2)
|
嘉世旭、張先康、趙金仁等
|
155
|
岫巖隕石坑三位Q值層析成像
|
SCI
|
地球物理學報
|
2010,53(10)
|
樊計昌、劉明軍、趙成彬等
|
156
|
大地坐標計算在地震寬角反射∕折射探測中的應用研究
|
CSCD
|
地球物理學進展
|
2010,25(5)
|
王帥軍、張先康、王夫運等
|
157
|
高分辨折射和淺層反射地震方法在活斷層探測中的聯合應用
|
CSCD
|
地震學報
|
2010,32(6)
|
酆少英、龍長興、高銳等
|
158
|
2008年河南封丘4級震群前后重力場時空演化特征
|
CSCD
|
地震工程學報
|
2010,32(3)
|
秦建增、李德慶、謝汝一等
|
159
|
林州地光異常在地震前兆分析中的應用
|
CSCD
|
地震工程學報
|
2010,32(2)
|
王唯俊、韓昭、王磊等
|
160
|
甘東南地區地震重新定位研究
|
CSCD
|
地震研究
|
2010,33(3)
|
莘海亮、劉明軍、張元生等
|
161
|
Exploration of fault-zone trapped wanes at Pingtong Town in Wenchuan earthquake region
|
核心
|
Geodesy and Geodynamics
|
2010,1(1)
|
賴曉玲、李松林、孫譯
|